美育教育終塵埃落定,“戲劇”相關教育或將一錘定音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提出,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
那么什么是“美育”?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美育教育的核心是對美的認知,通過美育教育讓孩子具有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那“美育課程”又包含哪些呢?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到,學校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游戲活動。義務教育階段豐富藝術課程內容,在開好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課程。
由此可見,戲劇教育在整個美育教育,甚至是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正在加速顯現,無論是老師或是家長,都開始認識到戲劇教育所發揮出來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我國中小學在三年內逐步開齊開足美育課程。其中,戲劇作為單列的課程內容被正式提出來
為什么國家會如此重視戲???今天我們來仔細說一說。
戲劇的教育可能是美與教育最好的載體。
談起學戲劇,很多的家長會認為戲劇就是教孩子如何演戲,以后做演員,當明星。而實際上,單純從課程層面來講,戲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能夠反映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美育作用早已為人們所認識。又因其創作、排演的過程可以鍛煉人的語言運用能力、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非常適合鍛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戲劇更注重培養孩子觀察、思考以及創造能力,在培養孩子們綜合藝術素質的同時,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提升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解放天性,正是藝術素質教育與美育教育最好的載體。
具體來講,學習戲劇對孩子至少有以下這些好處: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自信大膽的說話
提高肢體協調能力,能夠自如的在舞臺上表演
提高各項素質,包括想象力、模仿力、創造力等
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社交能力,領導能力,組織能力
提高藝術素養,陶冶情操
提高閱讀及復述講故事的能力
提高識字水平和即興口語表達能力
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真真正正讓孩子學會禮儀、道德
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能力
2019年兩會期間,演員馮遠征作為政協委員,也提出過戲劇進校園的提案:
戲劇進校園是作為一個課外的輔助課程,其實是從小讓孩子接受藝術教育,我覺得戲劇不是說你會演戲,而是藝術教育,很多成功人士小時候都接受過藝術教育,藝術啟蒙,他其實在自己的行業當中會帶有很多藝術的東西,或者是他在工作當中也會用他曾經學過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
戲劇進校園除了讓學生能夠學一些文藝方面的東西,其實更重要的是開拓他的思路。一個做演員或者一個學藝術的,其實最重要的是打開想象力,藝術是打開孩子想象力最好的一個途徑。所以學習表演、學習藝術對一個孩子來說特別重要。
實際上,戲劇作為工具,作為教學手段,已經在教育中得到了普遍認可以及廣泛的應用。戲劇作為藝術,在教育中也逐漸凸顯其重要性,無論是節目的演出,還是劇場教育的形式,也已經逐漸獲得社會的認可。但是兩者呈現的分離狀態,并不是我們期待戲劇參與教育的完美形態,所以,構建一種綜合形態的教育方式或者課程體系將是未來戲劇參與教育的最佳方案,把戲劇的特性整合起來,把發展、教育、藝術能力的提高整合起來,這種整合才是我們所期待的順應孩子們戲劇天性的整合。
美育關乎孩子的快樂幸福,關乎國家民族的未來,需要從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整體美育環境和美育共識。通過春風化雨的美育工作,讓孩子成長為有信念、有情懷、有擔當的人,成就更加豐富和飽滿的人生,而不是單純為了升學盲目的進行美育。
應試只是結果,在面對美育教育發展硬指標的同時,深度領會文件精神,讓孩子們能夠真正提高自我素質,才是教育工作者的最終需求。
有“戲”的生活更有趣,
表演課堂™旨在讓孩子們通過戲劇影視表演的學習,接觸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開拓眼界,提高綜合素質,讓孩子們將來走出家庭、融入社會、面對激烈的競爭與挑戰更能輕松勝人一籌。
表演課堂™教育已經搭建了由“考級課程+專業戲劇課程+影視戲劇活動平臺”的化服務體系,為孩子打造零距離接觸戲劇和表演的專業平臺,解放天性,滋養靈性。從藝術的角度綜合開發孩子全面技能,深挖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自信心與同理心,增強溝通力和團隊協作力,同時更注重孩子們人格魅力的塑造,致力培養出高情商高綜合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