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主動性和自制力“兩顆種子”,孩子成長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兩顆種子都飽滿地、和諧平衡地得到發展。如何將孩子身上的這“兩顆種子”培養好,讓它們生機勃發,開花結果?今晚在《表演課堂》,讓我們跟隨教育專家孫云曉去看看這“兩顆種子”的培養秘籍。
把主動性和自制力結合起來
興趣為核心,以探究精神、好奇心為主。主動性的、自發性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做事情是高興的、愉快的、舒適的。自制力是遵守紀律、遵守規則,做好別人讓你做的事情,做好社會讓你做的事情,這就是自制力。
自由與規則結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孩子的關鍵是在自由發展智力和制定嚴格規范之間找準平衡點。什么叫平衡?拿開車作為比喻,主動性就是油門踏板,自制力就是剎車踏板。其實,任何人的人生都像一輛車,你就需要把主動性和自制力結合起來。
主動性與自制力的培養
怎么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孩子的主動性,從嬰兒就開始了。出生一個多月的嬰兒,吸吮手指,是他主動性的第一個標志。吃手指,嘗味道。到3個多月的時候,對周圍的東西開始夠、拿。到8-12個月,可以推開遮擋物找藏在后面的東西,這都是主動性。
一是,要激發興趣點,培養主動性
培養孩子的主動性有這樣七個方法:多體驗喚醒潛能,多讀書開闊視野,創造發展想象力與好奇心的支持環境,鼓勵質疑,發現和珍惜特長,突破習得性無助的誤區,成功的體驗。
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的誤區?習得性無助,就是經過努力,多次嘗試不成功,絕望了,孩子的心理狀態是:老師再也不會喜歡我了,我永遠也不會做,我肯定做不好,我不想做了。有時候,孩子這種情緒就叫習得性無助。積極心理學給我們一個什么啟發?他認為,人從小形成的解釋風格非常關鍵,如果你不干預,會影響你一輩子。
塞利格曼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非常需要引進積極心理學。有的孩子數學學不好,考砸了,他們很容易產生“我最恨數學,我永遠都學不好數學”的心理。這個時候,父母有兩種解釋最常見也最糟糕:第一種解釋,你真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第二種解釋,比較溫柔,有的父母說,孩子別難過,咱們家的人都學不好數學。這種解釋,就叫消極的解釋。所謂消極的解釋,就是把孩子挫折、失敗的原因解釋為永久的、普通的、人格化的,不可改變的。積極的解釋是什么?倒過來,把孩子挫折失敗的原因,解釋為你是暫時的、偶然的,可以改變的,不是人格化的。
可以這么說,做父母的、做老師的,每天都要對孩子行為進行解釋,你是積極的解釋他就可能是積極的心理、積極的情緒。你是消極的解釋,他就可能是一個自卑的、無助的孩子,你說重要不重要?
二是,要讓孩子學會對消極情緒進行反駁
有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承受很多誣蔑,我們要引導孩子敢于反駁。怎么反駁?用科學證明的事實去反駁,收集證據。孩子有太多的證據,證明他不可能什么都不好,不可能沒有希望,一定有很多是好的。成功教育用一句話來概括:變反復失敗為反復成功。他們認為,反復成功的孩子越來越好,反復失敗的孩子越來越差。怎么讓孩子成功?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勤反饋。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孩子在2-4歲的時候,父母要敢于對孩子說不。為什么?為什么孩子在10歲前最好教育?10歲前,對父母是一個崇拜的年齡。10-20歲就進入了輕視父母的年齡,越大越難管。
一是,培養孩子尊敬父母和老師
父母和老師一定要有權威性,要尊重。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記住一條,不管孩子在學校遇到什么挫折,不要在家里貶低老師,貶低老師的結果是你沒法教育孩子。
二是,父母要以身示范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沒有自制力,和父教缺失有關。父親為什么重要?哈佛大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生下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親密性,母親有天然的優勢。二是獨立性,父親有天然的優勢。媽媽帶大的孩子細膩、溫柔,爸爸帶大的孩子獨立、堅強、勇敢。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聯盟。嬰幼兒階段,以母親教育為主;到了小學,父母的教育各半。孩子上了中學以后,母親的影響力開始下降,父親的影響力開始上升。中學階段,父親的作用比母親重要。所以說,良好的親子關系很重要。
習慣培養的六個步驟
1、提高認識
好習慣是我們存放在神經系統中的資本,如果你有了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都享受不完它的利息。如果你有壞的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壞習慣,能以它不斷增長的利息,讓你最美好的計劃破產。這句話說透了,好習慣讓人終生受益,壞習慣讓人麻煩終生。
2、明確規范
兒童教育,離不開細節的指導。我們都希望孩子受歡迎,我給大家說個秘密,有禮貌的孩子走遍天下受歡迎,沒有禮貌的孩子寸步難行。是不是這樣的道理?很多的細節,一看就是不一樣。
3、榜樣教育
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尊重孩子,用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幼兒,做孩子的好榜樣。
4、持久訓練
持久訓練就是講21天到90天,或者60天到254天。怎么訓練?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的學生練習頭正背直、頂碗,每天上課和放學都頂著四個碗,這就是長期訓練,達到頭正背直。
5、及時評估
孩子都有“健忘癥”,年紀越小忘性越大。所以,要經常評估。家里可以畫一個表,每天都有記錄。做到了給他貼一個什么東西,很多學校都有這樣的評估方法。做到了,再換一個稍微大一點的,然后再大一點,一個月有一個獎勵。孩子年齡越小,這個效果越好。有各種各樣的檢查評估方法,每天都要檢查評估。
6、形成環境
良好的家風、校風,小區的風氣,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力量。
五個習慣最重要
習慣如此重要,我們能培養孩子多少習慣?五個習慣最重要:學習、仁愛、負責、自制、尊重。這五個最重要,對孩子的人格會有深遠的影響。我們研究,通過培養這五個習慣促進五個人格指標的實現,這叫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這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特別重要的任務。五個好習慣,成就孩子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