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始,美育在教育體系中開始明顯占據更多比重,一改“成績為王”的教育現狀,看似是從國家教育政策層面,以“雙減”、“雙增”、“美育進中考”、規定大學藝術團招生范圍等為起始,開始正式推行美育教育。
不論是各地的“美育中考”試點,還是美育教育的有利推行,這些都在告訴我們一個訊息:藝術早已不是興趣課,而是必修課!
藝術不是興趣課,而是必修課!
大家耳熟能詳的“金龜子姐姐”就曾在節目中言明“藝術不是興趣課,而是必修課”。成績在現在的教育體系中固然重要,但孩子需要的是全面發展,藝術同樣也是孩子們學習生涯中的必修課!
“藝術教育是培養孩子審美能力最直接的一種方式”,美育教育通過豐富有趣的教育形式,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精神文明水平。
美育教育喚起孩子對審美的需要,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出良好的審美能力,同時幫助孩子樹立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奮發向上的品格,建立團隊意識等,讓孩子可以全方面多維度地健康成長,并為之受益終身。
讓高校美育有據可依,有規可行
誠如“金龜子姐姐”所言,藝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藝術家,而是培養孩子的審美、修養和品格,這也是社會所需所向。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讓高校美育工作真正有據可依,有規可行。
意見要求,各高校要把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教學計劃,每位學生須修滿學校規定的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方能畢業。同時各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確保底線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動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學分化建設,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的學分目標。
如果說將戲劇納入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體系,是開展中小學生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那《意見》則是意在切實改變高校美育的薄弱現狀,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美育是學習中的必修,更是人生的必修課
當今社會越發重視美育教育,不斷強調教育應是由德、智、體、美、勞全方位構成的。美育培育恰好可以在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同時,讓他們能夠“德智體美勞”綜合全面發展,成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培育多元化人才。這也正是美育教育盛行的關鍵所在。
譬如被正式納入美育工程的“課本劇”,更是證明教育部對于通過藝術綜合提升孩子、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迫切渴望,未來需要孩子變被動為主動,跳出固定型思維走向成長型思維。而少兒戲劇表演也一躍成為教育行業“寵兒”,備受歡迎。
美育教育已經成為學習生涯中的必修,但它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必修課。在未來,也只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深受美育教育熏陶的孩子,在未來才是真正的社會所需,發展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