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后,校外各類藝術培訓蓬勃發展,進入了以藝術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時代。是機遇也是挑戰,因為“雙減”政策在對學科類培訓落下重錘的時候,校外藝術培訓等非學科機構的管理實際也在逐步規范嚴格,相關部門在盡力規避校外藝術教育中的良莠不齊情況。
加強監管,構建校外藝術教育新格局
《人民日報》就曾發文,明確提出“強化對校外藝術教育機構的監管,將辦學宗旨、教學場所、設施設備、辦學經費、教師隊伍、教學計劃等納入考核,并對師資質量、教學內容、收費標準、用戶體驗等進行動態的綜合考評,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人民日報官方截圖
美育教育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孩子使其終生受益,而規范化就是美育的基礎和前提。唯有規范化的藝術教育才能回歸教育本質,以孩子為核心與出發點,加強師資建設的同時為社會與校園輸送更多更有質量的教育產品與服務。
回歸教育本質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
藝術考級是經文化主管部門批準設立,通過考試對學習藝術人員的藝術水平進行測試和給予指導的活動,也是國家普及藝術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的具體舉措。《人民日報》就曾提及要改善藝術考級制,明確藝術考級標準。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的,這也是美育推行的重要意義!用考級來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既是對孩子能力的試煉與保證,也是一種體驗過程,代表著孩子所接受的那一段教育和成長。
以近些年備受矚目的教育戲劇為例,作為促進孩子全面發揮、完美適配全學科的全人教育,正是社會所需的、真正的、回歸了教育本質的藝術教育。它因材施教,促進了孩子德智體美多元化發展,提高綜合能力與內在思想,豐富孩子的生活,為他們的人生賦能。
美育盛行的當下,可以看到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戲劇表演的重視也一再得到凸顯和強調。少兒戲劇表演(課本劇)社會藝術水平考級也成為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早已不言而喻,校外培訓也愈發炙手可熱,隨著校外藝培行業的不斷發展升溫,行業的健康發展自然受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
回歸教育本質,促進孩子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為構建健康和諧社會貢獻力量,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也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讓他們的未來更加精彩,同時也不會被時代與社會所遺棄,可以一直在教育之路上蓬勃發展,不斷前行。